2014年1月27日星期一

挪威(day13)--Oslo奧斯陸


28/9/2013(六)

回到奧斯陸,代表行程已到尾聲。

奧斯陸的名字,雖不像紐約、倫敦、巴黎、東京等大都市響亮,但卻有自己的品位,不但是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地點,亦以城市規劃稱著,當然不少得全球生活指數最高城市的調查結果......



奧斯陸火車站位處市中心,站旁的大老虎雕塑,早上時段較「清閒」,可讓我們自由拍照,其他時間就圍滿遊客和爬上爬落的小朋友。


比利時布魯塞爾有「尿尿小童」,奧斯陸則有「憤怒的小孩」。

這位小朋友就在近郊的韋格蘭雕刻公園(Vigelandsparken)內,火車總站前,有電車直達雕刻公園。

雕刻公園內二百多尊雕塑,全部出自挪威著名雕刻家韋格蘭。雕刻公園有四個主題區域,分別是生命之橋、生命之柱、生命之環、生命之泉。

由正門進入,會先經過生命之橋,橋上兩旁都是各式銅像。

橋中間有四個不同造形小孩,其中一個便是「憤怒的小孩」,個子與真實小孩相若。差不多每個到公園的,都與他合照,有遊客更老實不客氣捉著他的「何B仔」合照,怪不得那裡被摸得閃閃發亮......憤怒,是應該的......




除了憤怒的小孩,還有一位被四個小鬼煩得一頭煙的男人......這個會否叫「憤怒的爸爸」?


生命之橋後,便是生命之泉。不過我們來到的時候,似乎有維修工程,泉水暫停。穿過生命之泉,便到達位於公園中央的生命之柱。


據說生命之柱的一系列石雕,是講述人生各個階段及其中的喜怒哀樂.......有孤獨惆悵的老年人、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媽媽、被排擠的小朋友等等......


望著生命之柱,想到國殤之柱......



 
最後便到生命之環......是否代表之前的各種人生經歷,會循環不息?


回程時,在生命之穚旁邊,有一個小平台,放著多個小童雕塑。這個小朋友仿如進擊的巨人!


這個在母體內的BB,予人天地初開的感覺。


離開雕刻公園,便趕往奧斯陸Icon,孟克的名作「吶喊」。

今年是孟克誕生一百五十周年,The Munch Museum舉行特展,我們正好趕上盛事。


不過,展覽館內有一奇怪現象。全世界最熟悉的孟克作品,必定是「吶喊」,就如達文西的蒙羅麗莎,但展館似乎刻意低調處理這名作。

宣傳物品不見此畫,館內亦沒有特別指示這幅畫作位置......我們找到這幅畫時,它被安排瑟縮一角,欠缺照明,似不受重視似的。或許展館刻意壓下這幅畫作的光芒,好讓參觀者多欣賞孟克的其他作品。

今次的展覽,展出孟克多幅不同時期的自畫像,據說有些作品是難得一見的。

從網上資料看到,館內本可以拍照,但我們到來時,發覺是嚴禁攝影的,可能近年太多遊客拍照,影響館內寧靜環境......只好買明信片留念。


順帶一提,面值最高的1000克朗,採用孟克頭像,可見他地位如何崇高。


看完名畫,便在市內隨處逛。



這幢黃色建築,是國會大樓。前面的小丑雕像,不知有甚麼含意呢?


火車站附近的海邊,會看到一座「冰山」,這是奧斯陸歌劇院。

在極北的挪威,「冰山」設計正好與環境互相呼應。




「冰山」最有意義的地方,是屋頂採用斜坡設計,讓人順其自然就可在屋頂散步。斜坡緩緩向下,與海面無縫連接,沒有多餘的欄杆,令整座歌劇院,與環境融為一體。

身處其中,發現斜坡有層次變化,有些地方會略高一級,有些則有坑道,並非單調的坡道。歌劇院不但沒有侵佔公共空間,反而生色不少。

人在屋頂,不其然想到香港建築的侷限。這種屋頂,使用者有機會跌倒受傷,但當局沒因怕收投訴而棄用設計,只豎立告示牌提醒使用者責任自負。

令人想起安藤忠雄提過,「過度保護」的建築,會令下一代喪失保護自己的本能......香港往往因顧慮太多,扼殺不少創意。


「冰山」的巨大玻璃透射一室光亮,屋頂和室內遊人可互望,令景觀增添動感和趣味 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