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阿爾薩斯地區最後的一天,來到這地區最大城市史特拉斯堡。
史特拉斯堡舊城區「小法國」是主要的景點。由於鄰近德國,這裡融合法德兩國的特色,建有不少木筋屋。
明明已在法國境內,木筋屋又源自德國,河道縱橫又帶點威尼斯感覺,為何這裡叫「小法國」?
原來這名稱由來一點也不浪漫,據說中世紀時,區內有一家梅毒病院,當時的德國人將梅毒稱為「法國病」,自此有「小法國」的稱號,感覺就同「香港腳」有點難兄難弟的感覺。
「小法國」不大,隨意走就好了。
一班小朋友正在河道上划獨木舟。
運河橋樑交錯,其中橫跨幾個河口的沃邦攔河壩,是欣賞「小法國」的最佳位置。
午後前往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,我們從街角轉出來,巨大的教堂擋在眼前,宏偉的建築讓人瞠目結舌。
教堂早於公元1015年開始建造,歷時約四百年才完成,曾經是世界最高建築物,現在是第六高的教堂。
到過不少歐洲著名教堂,覺得這座最莊嚴偉大。
教堂主廳長約100米,寬40米,拱頂高度達32米,因此內部空間特別宏偉開闊;兩邊安裝了大量的彩繪玻璃窗引入光線,營造神聖氣氛。
教堂內的天文鐘,據說是第一座全用機械方式計算日曆的鐘。
史特拉斯堡雖是一個古老城市,但在云云典雅建築中,亦有不少精緻新穎的設計。
在舊城區的一個繁忙輕軌電車站,就用上新潮的鋼骨架加玻璃,建造一個圓圈頂蓋,既醒目搶眼又不至會與舊城氣氛格格不入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