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 22 7月1日(二)
來到南法亞爾(Arles),總要抽一天時間到聖雷米(St. Remy)的精神療養院「朝聖」。梵高經歷了的「割耳事件」後,在1889年5月來到這裡休養,短短一年但產量驚人。他在此創作了約150幅作品,包括膾炙人口的《星夜》、《鳶尾花》、《盛開的杏花》以及《橄欖樹》系列等。
從亞爾火車站旁搭乘巴士前往聖雷米市中心,車程約一小時。接著,需要步行約20分鐘才能抵達療養院。這段路被命名為文森梵高大道,路上充滿了「朝聖」的儀式感,除了路旁豎立梵高畫作的介紹牌,地上則有刻上文森名字的銅飾,引領我們進入梵高的世界。
跟隨牌子和地上的銅飾前行,很快就能體會人在畫中的感覺。快接近目的地時,路旁有大片橄欖園,這正是梵高創作出《橄欖樹》系列的地方。
放眼望去,當年的風景和山脊線,至今仍依稀可見;難怪不少畫家在此寫生,嘗試捕捉那份不朽的光影。
而絲柏樹是梵高畫作中另一標誌性題材,當高聳的絲柏樹群映入眼簾時,表示我們已抵達療養院了。
在療養院內,有一尊梵高雕像。他手執向日葵,頭頸前傾,那幽幽的眼神望向遠方,彷彿仍在沉思著什麼。
這個位置,據說就是《星夜》所描繪的景象,但在晴朗的白天裡,實在難以想像那片旋轉不安的星空。
療養院樓高兩層。首先經過一座小教堂,旁邊有個中庭小花園,穿過中庭就是一小片的薰衣草園。
接著,沿樓梯走到二樓的病人起居空間。其中一間獨立房,就是當年梵高的房間,只有床、畫架和椅子,陳設簡單。
據說梵高剛入住時,只能隔著病房的鐵窗觀看外面的世界;後來才獲准在陪同下外出寫生,將這片南法土地上的色彩,永遠留在了畫布上。
這裡的診症室、藥房、交誼室等,都保留著百多年前的面貌。
參觀完聖雷米的療養院,距離回程巴士尚有一段時間,我們便在市中心隨意逛逛。
不過,由於這幾天痛風病發作,因此提前結束行程,返回酒店好好休息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