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4日星期一

享受巴洛克的奢華(第12天.下. 維也納)

2009年5月22日(星期5)

回到環城大道,便前往孖生兄弟「藝術史博物館」和「自然史博物館」。兩幢建築遙遙相對,外觀一模一樣;不懂門外德文,要分別辨兩兄弟,最容易是自然史博物館門外多隻小笨象...



奧地利不少歷史建築外牆都漸漸變黑,在旅遊書中,這幢博物館是黑色的,現已成功美白。


小笨象--告訴你這是自然史博物館,不停有人坐上兩隻象牙拍照。對骨頭礦石無興趣,拍照後前往對面的美術史博物館。


美術史博物館(KHM)是典型巴洛克奢華風格,入口處圓型雲石大廳,後連接大階梯。


回望入口。


館內藏畫豐富,由文藝復興至精緻糜爛的洛可可風格都有,當中不少屬尺度巨大的巴洛克時期作品,部份展品以畫家劃分。旅遊書介紹,這裡藏有拉斐爾和林布蘭的作品,但最終只找到拉斐爾的,看不到林布蘭,有丁點失望...


在博物館中,認識到16世紀意大利畫家Giuseppe Arcimboldo(厄詹波多),他用生果、植物堆砌出人像畫,初看覺得有點噁心,但看多幾眼,其實又幾有創意和想像力....據說他的作品啟發後期達利等超現實主義畫家。

回想起來,07年在西班牙Figueras的達利美術館,便看到達利部份作品,便以石頭砌出人物風景等畫作。


走到博物館三樓下望,可見到二樓咖啡廳所在的雲石大堂。此咖啡廳提供皇室御用咖啡,可是當我們行完美術館後,咖啡館已午休,收起桌椅,原來沒有下午茶的...


逛完KHM,接著便前往對面馬路的MQ博物館群。這裡是由多幢美術館、博物館組成,主要是展示現代藝術,但我對此認識更少,興趣不大,所以主要是路過一看。位於中央的廣場,放置巨型坐椅,定時換上不同顏色,擺出不同陣勢,不少維也納居民在這裡hea。


繼續沿環城大道而行,經過採用新古典風格的國會大廈,那裡豎立了兩支金光閃閃的圓柱,搶眼非常。由於封路,不能前往另一幢壯觀的市政廳看看,只好往前方的還願教堂。


看到還願教堂經過美白,但正面又是裹上布幔連廣告,多掃興~~



進入教堂,哥德式的莊嚴氣氛,縱有少少不滿,但都要收斂一下。


行完還願教堂便回頭,返回市中心吃晚餐,在舊皇宮旁的米榭爾廣場,順路參觀米榭爾教堂。


兩日內進入多個教堂,來到這個已有點麻木,印象不深。


返回酒店途中,被眼前的雲彩吸引,相機狹窄的視野(以及我有限的技巧),未能將當時的美景忠實地表現出來。
回港在即,對每日接載我倆穿梭各處的地鐵有點不捨,為他拍張照片留念吧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